博士培養
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規定
一、培養目标
1.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2.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并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具有獨立地、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夠在科學研究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3.具有嚴謹的科研作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較強的交流能力。
二、培養年限
博士生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年限一般為5年。特殊情況下,經有關審批程序批準,一般博士生的培養年限最長可延至5年,碩博連讀研究生的培養年限最長可延至6年。
三、培養方式
博士生的培養實行博士生導師負責制。可根據培養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導師和協助指導教師。為有利于在博士生培養中博采衆長,提倡對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養指導小組,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和博士學位論文中的重要學術問題進行集體讨論。博士生培養指導小組名單在院系備案。
四、學分設置
博士生學分設置如下:
課 程 類 别 | 學分 | 學時 | |
學位課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2 | 36 |
第一外國語(有條件免修) | 2 | 64 | |
學科學位課程 | ≥2 | ≥32 | |
選修課 | 選修課 | ≥4 | ≥64 |
必修環節 | 綜合考評 | 1 |
|
開題報告 | 1 | ||
中期檢查 | 1 | ||
學術活動或社會實踐 | 1 | ||
總學分 | ≥14 |
有關說明:
(1)公共課程: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為博士生必選學位課;對于外語水平較高的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國語課程可根據《研究生英語一外免修辦法》申請免修。
(2)綜合考評:學院根據本學科博士生培養要求制定博士研究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具體要求。學院在第一學年末要對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工作态度、學科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能力和研究潛力進行綜合考評。具體要求見《關于博士研究生綜合考評的相關要求》。
(3)論文開題:博士研究生入學後一般應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末完成論文開題,最遲要在第二學年末完成,論文開題一般采取答辯方式進行,并提交書面開題報告。具體要求見《關于博士學位論文開題的有關要求》。
(4)中期檢查:學位論文實行中期檢查制度。在研究生博士學位論文工作的中期,學院應組織考查小組(3-5人組成)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具體要求見《關于博士學位論文中期檢查的有關要求》
(5)學術活動: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參加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大型國内學術會議、校内舉辦的各種學術報告和學術講座等學術活動可以獲得1學分。由學院根據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學分獲得辦法。各一級學科每年應為博士生開設學術講座不少于3次。
(6)社會實踐:具體實踐方式參見《研究生社會實踐學分實施意見》。
(7)上述學分和學時要求為學校規定的最低要求,部分學科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制定了更高學分要求的,按相應學科要求執行。
(8)公共課程和學科學位課程為考試課程,選修課程為考查課程。博士生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後一學年内完成,特殊情況下不超過兩學年。
(9)在為博士生制定具體培養計劃時,導師還可根據研究工作需要和博士生的學科基礎指定自選課程和補修課程。自選課程和補修課程計成績,不計學分。
五、學位論文
1.發表學術論文
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位授予質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對博士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基本要求見《伟德BETVlCTOR1946關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根據所在學科的實際情況,在滿足學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本一級學科範圍内更高的博士生發表學術論文要求的,按學科要求執行。
2.學位論文撰寫
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博士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寫是博士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規範認真執行,具體要求見《伟德BETVlCTOR1946博士學位論文撰寫基本要求》。
3.預答辯及答辯
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是切實檢查博士學位論文工作,保證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博士生在學位論文初稿完成并經導師審閱認可後,可向所在學科點提出預答辯申請。對預答辯的有關要求見《伟德BETVlCTOR1946博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工作細則》。
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是對博士生科學研究工作和學位論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請和授予博士學位的重要程序。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條件及有關要求見《伟德BETVlCTOR1946博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工作細則》。